传统的中国节日有的应农时之景,有的顺历法而成,有的载传奇故事。
元宵节就没这么神圣,却举国男女人人期待,悬灯结彩笙歌鼎沸,看花灯、猜灯迷、看戏听书,从街头“浪”到巷尾。更重要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姑娘们,要抓住这个能出门见人的日子,瞅准了心仪的“小新郎”,灯火阑珊处偷偷塞张字条互通姓名,红彤彤的灯笼映上羞答答的脸,一桩好事就算有了眉目。
GIF来自《大明宫词》
天子有成人之美,于是每年第一次月圆夜的正月十五就成了“法定”的全国休闲娱乐日。隋朝时还只当天大家一起看看花灯,到了唐朝就延长成三日的“小长假”,宋朝人还不满足又加了两天。皇帝带头不务正业的明朝,元宵节就已经是长达十天的超长假期了。
《红楼梦》里闹元宵也是件大事
迁都北京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为了能在元宵节能玩儿得开心特意早早地拟了条旨意:“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闲暇休息,不奏事。有要紧的事,明白写了封进来。民间放灯,从他饮酒作乐快活。”
图片来自堆糖网
看来就算是九五之尊也想赶紧吃完饭,快点出门去耍一哈。不过这碗饭可是非常有讲究的——糯米粉做成的小圆球,里面包着糖、芝麻、花生等等馅料,完全就是南北吃货的“兵家必争之地”。
图片来自堆糖网
简单来说,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南方的“汤圆”是包的;北方人一年都爱吃咸,过年吃个精细点的就想来个甜甜糯糯的,南方人口味比较丰富并不拘泥馅料的具体口味,甜咸均可各种味道都想尝尝。
图片来自全景网
北方手摇元宵
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过元宵的做法:外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北方人常吃的就是这种老师傅们一下一下手摇出来的元宵。
早早地将糯米泡好沥干水,去磨坊里磨成雪白细腻的糯米粉,黑芝麻、花生碎、豆沙、山楂做成馅料拌好压实,切得方方正正,撒一层水放入盛着糯米粉的箩中,大力地滚来滚去滚成圆润瓷实的大团子才是好元宵。
GIF来自百度
宁波猪油汤圆
泡好的糯米连着水磨成粉,放在盆中沉淀成滑嫩绵柔的糯米粉。做汤圆的时候,把沉淀好的水磨粉放入布袋挂起来沥水,第二天用挂了一夜的水磨粉做汤圆湿度刚刚好。所以只要看到谁家窗棂上挂着水磨粉的袋子,就知道他们家在做汤圆了。
馅料要用猪腹部的猪板油,刚收下来的黑芝麻仔细挑拣炒香后捣碎,再买一包绵绵的白糖,加一点陈皮或者糖桂花,中和过分甜腻的口感。揉成大大的馅团,再搓成小小的圆球,包入又软又糯的粉皮中。煮熟的汤圆雪白透亮,咬一口都是浓郁的油香。
图片来自堆糖网
四川赖汤圆
鼎鼎有名的赖汤圆的秘诀则是在馅料里加鸡油,于是便有了不一样的油润清香。传统的赖汤圆每碗中固定四个枣泥、冰橘、玫瑰和芝麻的汤圆,样子上也各有不同:圆形、椭圆型、一头尖和两头尖,以便区分。
现在这种四个口味一碗的赖汤圆已经很难找了,但是配白糖芝麻酱的吃法还依然深受嗜甜吃货们的喜爱。
图片来自百度
包邮地区还会吃咸咸的汤圆,鲜肉馅、菜肉馅、萝卜丝馅、虾仁馅等等都有不少的粉丝。吃的时候要特意搓成长圆形,避免不喜欢吃咸的人“中招”。
蛋蛋去年也有教过大家元宵的创意吃法,还记得么?
咖啡元宵蛋糕
11:43
去年元夜时,如昼花市与君同游。今年元夜时,月上梢头谁共携手?
鹦鹉厨房用创意颠覆传统厨房CreativityOverturnsOrdinaryKitchen账号:parrotkitchen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