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预防 [复制链接]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损伤与修复的慢性过程,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炎症、萎缩、肠化生。炎症主要表现为粘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常以淋巴细胞泡形成。当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时显示有活动性胃炎,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癌变率约为5.4%,其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点:

0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的证据如下:绝大多数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可检出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分布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内炎症消除,从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可复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

02饮食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部分患者可发生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即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即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

03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粘膜萎缩为主,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例如壁细胞抗体,有些患者伴有恶性贫血,可以查到贫血因子抗体。

04其他因素:

例如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可减弱胃粘膜的屏障功能,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接触金属、放射、缺铁性贫血、生物因素、体质因素等均可损伤胃粘膜而引起慢性炎症。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预防,主要从饮食做起,同时积极治疗浅表性胃炎,从而控制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定期复查胃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完全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患者,要定期做胃镜复查。一般慢性萎缩性胃炎每3年复查1次;不完全肠上皮化生伴轻度异型增生者每年复杳1次;伴中度异犁增生者每3个月复查1次,伴重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lO%以上)应视为癌变,可给予预防性手术切除。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NSAID,如阿斯匹林.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避免高脂肪食物,因为高脂肪食物、酒、糖类、巧克力会使括约肌放松,造成回流,所以如果你有胃灼热的症状,就应避免这些食物。同时细嚼慢咽助消化,细嚼慢咽对消化绝对有帮助,你应该彻底咀嚼食物,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用餐时避免有压力,可以使你的消化作用有一个好的开始。饮食有规律,注意饮食调理养护,有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或不吃早餐,尤其应避免暴饮暴食。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