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pixabay
我们经常接到一些年轻人的咨询,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很焦虑,反复做各种检查,但是检查结果又没什么问题,可是难受的感觉一直存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这种情况,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身体上,今天我们借用魏玮医生的一个咨询案例,来和大家聊一聊,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文
魏玮
患者
医生您好,我9月份复查咽喉镜,医生问我有没有胃病,就做了一个胃镜,显示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没做胃镜前,没有明显的症状觉得自己有胃病,做完胃镜知道自己有胃病之后,感觉症状明显:嗳气多,有时候多吃点东西还会胀,觉得返流好严重,晚上有时候还会因为返流醒来,醒来之后就睡不着了,为此失眠了好多天。医生开了泮托拉唑、复方消化酶在吃,吃了一个礼拜,感觉晚上睡觉没有明显的返流了,但是泮托拉唑一天让我吃两粒,有点怕副作用大。最近晚上睡眠很不好,醒来好多次,早上起来感觉右边锁骨附近有东西,不知道是不是晚上返流的东西粘在这里了下不去,反正就是不舒服,起来之后没多久这种感觉就会消失。已经连续两天中午和晚上吃完饭之后,左边肋骨往下一块地方会胀胀的不舒服,我也不知道是不是饱的感觉,但是也没吃多少饭,就是没发现我有胃病之前一样的饭量,甚至还少的饭量。想问一下医生,我这个病严重吗?可以治愈吗?需要怎么治疗?医生让我吃两个月泮托拉唑,我不太敢吃,断断续续吃了一个月零一个星期了。还有就是我最近失眠严重,怕这个病治不好,尤其是返流的问题,我不知道早上锁骨附近的症状是不是晚上返流造成的,怕得食道癌,还怕胃炎一直这样下去也会得癌症。谢谢医生!
魏玮医生
你好,感谢信任来问。我建议你有两件事情需要做。第一是换掉这个消化科医生。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让自己的患者把完全正常的胃镜结果视为胃病都是明显的不作为。胃炎和胆汁反流都是正常胃镜结果
每个人去做胃镜都是胃炎,这个从病理的角度是天生注定的,胃黏膜细胞本就是慢性炎症状态。胆汁反流也并不是异常表现,正常状态下,可以有少许胆汁出现在胃腔,普通胃镜检查时尤其是明显,并非是时时刻刻都在反流。只要看到这种胆汁,我们可以诊断胃炎伴胆汁反流。不管是胃炎,还是胆汁反流,都不等于异常胃病。
你的胃部不适并不是胃的问题
胃镜检查正常,但还是出现了胃部不适感觉,这种情况很常见。反推一下,估计也是你咽部不舒服的原因。年轻人的胃肠不适多数都是这个因素。这类疾病叫做功能性胃肠病,或者理解为精神心理疾病的躯体表现也是可以的。
功能性胃肠病很常见,但不常出现在大众的认知里,因为有的医生懒得去解释。医生需要认真告诉患者,让你难受的不是你检查发现的这些所谓不对劲儿,而是焦虑、疑病症、强迫症等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到了胃肠敏感度,让胃肠对那些本该熟视无睹的小刺激信号做出过激反应,放大之后传给了大脑,让人体感知到了本不该有的不舒服。难受是真的难受,因为整个信号发生传导过程跟来了大刺激是一样的,只是启动信号传导的是小事情,因为胃肠高敏感,给了它们「按下开关」的机会。
或者说,并非是因为这些不舒服让你心情焦虑寝食难安。而是反过来,先因为焦虑等精神问题出现才「感受」到了不适感。这有点儿像小马过河。河就在那里,老牛过去是稀松平常的,对小松鼠就是艰难之旅。小松鼠会说「这河太深了」,并不会先想到「自己太矮了」。功能性胃肠病会先以为是「胃肠病了」,而没有注意到是「自己太敏感了」。
你需要自我调节、看心理医生我们当然可以用一些药物来帮助自己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的表现,但药物只是配角,要搞清楚原因是什么,要知道根源问题在哪里。本来很轻的功能性胃肠病是主要依靠自我调节的。自己能做的主要是心理建设和运动转移注意力,直白说就是时时给自己打气「今天又是健康的我元气满满的一天」,有时间就去做运动填补精力空白,而不惦记胃,这样胃也不会给你不好的反馈。比如说有的人症状完全来自于工作压力,或者亲人去世的悲痛,只要从压力或者悲痛中走出来就能解决问题。不过从你的这些描述来看,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有基础精神疾病了。精神疾病也是疾病。我们可以做心理调节,但也不能唯心主义认为自己可以战胜一切精神心理问题。如果自我调整没见到成效,或者说身上真的是哪儿哪儿都不舒服,也可以直接一步到位去寻求精神心理医生的帮助。否则生活质量是不会高的。所以你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好好找个靠谱的精神心理医生帮助自己,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胃镜结果和处理给忘掉。你咽喉不适大概率也是来自心理问题
至于让你做咽喉镜检查的咽部情况(你没说有咽部不适,但正常情况下我们也不会去做咽喉镜),大概率也来自于精神心理问题。这些咽部异常感觉可以叫做咽部高敏感或者癔球症。处理了根源的精神心理问题,咽部问题同样可以获得解决。
确实也有些人的咽部问题来源是消化道疾病,比如胃食管反流病。但是胃食管反流病年轻人很少见,发生了也不是靠胃镜诊断的,而是食管pH值检测。胃镜无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更不能拿着「伴胆汁反流」来判断胃食管反流病。
更多的检查也难以给你安慰我认为你没有必要再做这方面排除检查了,精神心理疾病已经很明确。当然,有些类型的精神心理疾病是很抗拒这方面诊断的,肯定还会继续诊疗下去。如果自己经济允许,愿意继续检查求安慰,我也不能拦着。大医院是可以做食管pH检测的,有需要的话可以联系去做做看。
患者
不好意思,打扰了,魏医生,真正的返流是怎样的呢,人会有感觉吗?我实在是太害怕了,所以我才会这么在乎,原谅我不断地追问,不是不相信你的专业,是我的恐惧导致我的担心,真的非常不好意思。
魏玮医生
你的恐惧根源是精神疾病,如果不直面精神疾病,就永远从坑里爬不出来,就算今天摆脱了这种恐惧,还会有下一种很快找上门来。
精神疾病感受到的痛苦真实存在病理性反流带来的感觉跟精神疾病影响的高敏感症状没有区别。打个比喻的话,人的感觉系统就好像是大厦的火警探测器。原本设定好,空气达到40℃就认为疑似有火灾发生,就要喷水和发送火警。真实的反流就像是真的发生了火灾,空气温度到达了界限,火警探测器就会报警,大厦管理系统就知道这个房间发生火灾了。但是,如果精神疾病对内脏高敏感,就好像调整了火警探测器的设置温度,空气到了30℃就会通电喷水报警。这样一来,这个大厦就不能正常运作了,天稍微有点儿热,就要启动整套的防御机制,大厦管理系统就以为房间出事儿了,但实际上只是信号探测器出了问题。精神疾病患者会感到各种各样的痛苦,这些痛苦真实存在,也是探测器在报警在喷水,跟躯体生病一摸一样。只是并不是真的有躯体疾病,真的有反流存在,只是感觉阈值太灵敏了。这个时候去纠正温度,试图让房间温度别超过30℃是不对的,也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做的是把那个探测器的标准给修正回来。
延伸知识: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disorder)是指有一个或多个身体症状,比如疼痛、异物感、以及本案例中的胃部不适感,伴随着与这些症状相关的过多想法、感觉、以及行为,造成严重的困扰或功能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大约4-6%,并不罕见。在这样的人群中更容易出现:女性、低受教育程度或者低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创伤史(如性虐待)、有基础疾病(如老年人)、有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有两个重要的核心特征:
持续存在一个或多个躯体症状,并且造成困扰或心理伤害。
与躯体症状和健康状况相关的过多的想法、过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