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一半国人都感染的细菌,不止伤害胃,还 [复制链接]

1#

12

余炳取消化内科

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从事消化内科专业17年以上,温州市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温州医学会肝病学会青年委员,曾在上海医院消化病及肝病研修、浙江大医院超声内镜研修。

擅长胃肠道动力疾病、急慢性肝病、消化道肿瘤内科的诊治,拥有丰富的胃镜、肠镜、超声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经验,现为市中西医便秘诊疗中心负责人。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很多胃部疾病都是因为一个“杀手”,这个“杀手”可能让“一人得病染全家”,还可能“致癌”,它就是幽门螺杆菌!而且,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非常常见,感染率高达50%-60%,等于说一半多的国人都感染了它。

它是如何“入侵”到我们身体内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到底有没有必要“消灭”它?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它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螺旋样杆菌,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最早,学术界认为,人的胃部是强酸环境,因此是洁净而不可能有细菌生存的。

然而,在年,澳大利亚学者沃伦和马歇尔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证明了幽门螺杆菌却能够在胃里生存。

幽门螺杆菌,不止伤害你的胃

不少顽固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都是幽门螺杆菌在作妖。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疾病、胃溃疡、胃萎缩、胃癌等胃部疾病。感染人群中,有10%会合并溃疡,约1%发生胃癌。

余炳取医师提醒,幽门螺杆菌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等相关,还可能引发许多胃外疾病,如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细胞性贫血、冠心病、脑梗死、皮肤病、牙周病、妊娠剧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糖尿病等。

幽门螺杆菌是怎么传染的?

如此“磨人”的幽门螺杆菌,到底是怎么招惹上的?余炳取医师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于感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主要是吃了被污染的生食、水果等。胃粘膜上皮更新脱落快,寄居在上面的幽门螺杆菌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

口口传播主要是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一起用餐、共用餐具、接吻,感染者咀嚼食物后喂养幼儿等。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道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斑菌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没有必要治疗?

余炳取医师表示,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根据最新专家共识意见,以下四类人群推荐进行治疗:

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群

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

胃癌术后的人群及其一级家属

患有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

但是,因为对于不同个体,根除不根除或根除后得到的获益,是有差别的。目前来说,幽门螺杆菌耐药率比较高。即使根除了,患者能够获得多大的益处,也是有待商榷。所以在治疗时,要由医生来确认是否进行根除治疗。

感染了?生活中要注意这些!

1、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具有家庭聚集性,也就是说很容易一家人都患上这个病,所以为了避免其他家人感染,其他家人最好也同时治疗,并实施分餐制,以免再度感染。

2、注意饮食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食物软烂易消化,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过饱,忌生冷酸辣、油炸刺激的食物。

3、一些烟熏腌制的食物不能吃,因为腌制的食物含有亚硝胺,有致癌作用,如果吃了腌制食物,再加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做好预防无疑是对付幽门螺杆菌的第一道防线。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Hp成熟可用的疫苗,因此只能在日常行为上加以预防。

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口传播及粪-口传播,经口喂食、亲吻、打喷嚏都会帮助它做免费旅行,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呈现家庭性聚集。

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方式,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口嚼食物喂食幼儿;家里有人感染的,不要交叉使用碗筷和杯子;集体用餐时最好使用公筷或者分餐;餐具要勤消*,一般来说,微波炉加热、75%酒精均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对幽门螺杆菌,无论是检查,还是治疗,目前都有极为成熟可靠的方案,它可防,可诊,可治。只要讲究卫生、科学生活,再与合理的检查和规范的治疗相结合,完全不必谈之色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