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身体有不舒服,都会选择忍一忍。他们觉得忍一忍,没事了就好。殊不知,更大的身体问题,甚至癌症都可能已经悄悄来袭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胃癌到底如何来的?该如何预防?胃癌早期有什么症状?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那些患癌的人,平时也没听说有什么不舒服,但是一查出就是中晚期,胃癌也是如此,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胃癌早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可以是,一点不舒服都没有,吃嘛嘛香;可以是,偶尔有点腹胀反酸,并不严重;而如果真的有大便发黑、人越来越瘦(不是因为吃得少),那一般就不是早期了。想要早期发现胃癌,不是靠症状,因为:有很严重的不舒服,也许胃镜只是个胃炎;没有任何的不舒服,也许胃镜就是个胃癌。所以,不要有任何的胃不舒服,就想到是胃癌,也不要因为没有不舒服就不去做胃镜。要做的是,看看自己有没有高危因素!胃癌的高危因素
1、幽门螺杆菌:它和胃癌的关系比较明确;
2、年龄:超过40岁后,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3、饮食问题:熏煎烤炸食物、不吃早饭、吃得快、吃得咸、吃剩饭剩菜、吃得不规律、抽烟喝酒等;
4、胃癌家族史:部分胃癌有家族遗传性;
5、胃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胃切除后、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但它们都是良性的,不是癌!
以上,这些只是增加了得胃癌的机会,而不是一定就会得癌,也不是马上就会得癌。那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什么关系呢?说到幽门螺杆菌,其实很多朋友听说过,也知道它与胃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都像躲避瘟疫一样,对它充满了嫌弃和恐惧。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更是惶惶不可终日,觉得自己已然被胃癌盯上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渊源。
先来简单认识一下
幽门螺杆菌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才被发现。
据统计,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的关系
目前的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因为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远远高于其他人群。
同时如果对幽门螺杆菌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他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
此外,幽门螺杆菌也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早期胃癌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幽门螺杆菌人群的4倍。但这并不代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患上胃癌。
首先,幽门螺杆菌的种株很多,患者只有感染了*力很强、致癌机会较高的该菌种株,才有可能患胃癌。
其次,胃癌的发生往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其演化进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胃癌。
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的患者体内的各种致病因素往往会协同作用于上述各阶段。
也就是说,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只是其中一个致病因素。
而且还有一个事实,幽门螺杆菌其实并不能直接导致癌变,它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帮凶。它分泌的一些*性物质,如氨和磷脂酶等可以破坏胃黏膜,使各种致癌因子更容易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打个比方,它本身不是老虎,只是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
怎么做才能预防胃癌?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如果只有萎缩,没有肠化或者异型,那就1-2年做一次胃镜;如果有中到重度萎缩,并且还有肠化,那就每年做一次胃镜;如果有了中度异型,那就需要6-12月做一次胃镜;如果有了重度异型,如果确实是,要赶紧要治疗了。生活方面养成公筷公匙习惯,避免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摄取高盐食物、烟熏烧烤食物及加工肉品,忌烟酒;常运动,维持健康体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