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表现与危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早期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4643241.html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六部分;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管壁内散在分布的小消化腺(胃腺、肠腺等)。消化系统是体内易于发生疾病的部位,尤其是炎症和肿瘤。

消化系统

胃炎

胃炎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黏膜炎症。一般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一、急性胃炎

1.急性刺激性胃炎

多因暴饮暴食或食入刺激性食物等原因引起。

2.急性出血性胃炎

多由服药不当(如阿司匹林)以及过度饮酒、急性应激(大手术、严重创伤等)有关。

3.腐蚀性胃炎

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性化学物所致。

4.急性感染性胃炎

少见,病情严重,多由化脓菌通过血液循环或胃外伤直接感染所致。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高,可由急性胃炎反复发作、长期吸烟饮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液反流或自身免疫损伤等所致。

胃炎的常见的两种类型:

1.慢性浅表性胃炎

是胃黏膜最常见的病变之一,胃镜检出率高达20%~40%,常发生于胃窦部。

2.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A、B两型。B型多见,我国患者大多数属于B型,其发生可能与吸烟饮酒、Hp感染、用药不当等因素有关,病变多发生于胃窦部。A型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血中可检测出抗壁细胞自身抗体和抗内因子自身抗体,多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位于胃体和胃底。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疾病,简称溃疡病,因溃疡的发生与胃液的消化作用有关,又称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在为临床常见病,多见于20~5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约占70%,胃溃疡约占25%,两者并存的复合性溃疡约占5%。

临床主要表现:

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常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消化性溃疡的的病因和病机

1.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受损

而导致黏膜屏障破坏的常见原因有:Hp感染、长期服用非固醇类抗炎药、胆汁反流、吸烟和不良饮食习惯等。

2.胃液的消化作用

当黏膜屏障作用受损或胃液分泌超过黏膜屏障的保护与中和作用时,胃液对胃、十二指肠壁自我消化导致溃疡形成。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或忧虑,可引起大脑皮质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遗传因素

溃疡病有家族高发倾向,O型血者高发,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溃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疼痛规律不同。

胃溃疡患者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发生,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这是由于进食后胃泌素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多,刺激溃疡创面局部神经末梢及胃壁平滑肌收缩或痉挛导致。

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疼痛在两餐之间发生(饥饿痛)或午夜发生(夜间痛),持续至进食后缓解,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酸分泌增多有关,进食后食物中和稀释胃酸,疼痛即缓解。患者还可伴有反酸、嗳气、上腹胀等症状。

溃疡病可以经过调理后得到好转或改善,如果不注意任其发展,可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end

//幽门螺旋杆菌(Hp)知识链接//

幽门螺旋杆菌(Hp)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够在人胃内定植、生存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是世界性分布的病原菌,全世界范围内感染率超过50%。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发现了Hp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而获得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Hp依靠其螺旋形菌体结构和鞭毛穿过胃黏液层,定植于黏液层与上皮细胞表面,但较少侵入胃腺和固有层。目前认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病和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并与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Ⅰ类致癌原。

Hp致胃黏膜损伤的机制有:①Hp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形成氨,氨既有利于Hp生存,又对上皮细胞产生*性作用;②促进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③产生*素,如cag致病岛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是幽门螺旋杆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通过此分泌系统,cag致病岛可将其效应分子细胞*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素A(VacA)转运至宿主细胞并发挥其*性作用;④Hp感染后宿主免疫应答介导的胃黏膜损伤;⑤Hp感染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所致的胃酸分泌异常。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年是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题新闻发布会的健康中国行动系列专题第一场发布会上,以“中国共产*为人民谋健康的一百年”为主线,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就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中健康知识普及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部署了15个专项行动,其中第一项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的统筹下,各项行动稳步推进,“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

来源|《病理学》

编辑|晚歌

健康生活,共建美好未来。一定要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