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会不会癌变 [复制链接]

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少患者视其为“洪水猛兽”,有人从此落下心病,时刻担心会癌变;有人四处就医,希望能彻底治愈。那么,萎缩性胃炎是否可治愈、是否可癌变,看专家们如何说。

01

萎缩性胃炎是可以逆转的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既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后,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不能恢复,病变不能逆转,从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但是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

02

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几率


  慢性萎缩性胃炎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是:5?10年癌变率3%?5%,10年以上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癌变率更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手术后萎缩性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碱性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直接药物预防其癌变,但是祛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纠正其病理状态,能起到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

03

两大手段预防癌变


  ■及时内镜下切除高危的癌前病变
  内镜下切除较重的癌前病变黏膜是有效的预防胃癌的手段。与传统手术比较,内镜下治疗不仅疗效相当,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相对低廉。因此被推荐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及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Hp)是引起胃炎,促发胃癌的罪魁祸首。Hp的细胞*性因子会导致胃黏膜发生增生性或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患者胃癌发病率是非感染的3-6倍,杀灭Hp可有效预防癌变。特别是在胃癌高发区,根除Hp对于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将来的癌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有研究显示根除Hp对于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的好转有利,可以明显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有可能减少胃癌发生的几率。

04

定期复查很重要


  萎缩性胃炎是“胃病”恶变的温床,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发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等。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
  对于有反酸烧心、食欲不振,疼痛,痞满等症状,要积极对症治疗,予以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抑制胆汁反流,促胃动力药物等,以消除症状为目的,防止病情发展。
  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一般建议的复查频率为:
  1、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
  3、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目前+人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