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
春小编的同学陈东(化名)是一家上市企业的营销经理,平常应酬多,有长期消化不良、腹胀现象,稍微多食则腹胀更为明显,偶感疼痛。
因工作忙,有不适症状时,陈东也硬挺着,后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下,才来福能体检中心做了胃肠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粘膜变薄,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检查结果出来后,陈东的妻子特别紧张,问春小编萎缩性胃炎是不是“癌前病变”。其实很多人一谈到萎缩性胃炎,都容易和“癌前病变”挂钩。
我省消化道肿瘤高发,根据最新的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在10个肿瘤登记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位列第3位,死亡率位于第3位!在一些家庭中,还出现了“父子癌”、“夫妻癌”、“兄弟姐妹癌”等,应引起福建民众的高度重视。
为了让民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春小编特别邀请脾胃疾病诊疗调理的知名专家林平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
林平教授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医院”“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博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福建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卫生技术高评委”,福建中医药大学“脾胃优势学科”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治未病”分会常委。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分会”副会长。
★世界中联“中医健康管理”“亚健康”“痰证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脾胃”“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医健康管理、内科相关疾病中医诊治,特别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乳腺结节以及肿瘤等有独到的辨治认识和经验。
Q1
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指胃黏膜发生萎缩,即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常伴有“肠上皮化生(肠化)”和/或“胃上皮内瘤变”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属于“癌前状态”,胃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二者均有胃癌发生风险。
可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不是指胃的体积萎缩变小了,而是指胃固有腺体的减少萎缩,也就是正常的分泌胃蛋白酶原、盐酸和粘液的腺体变少了。
Q2
何为“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即肠腺上皮化生,一般简称为“肠化”,是指在胃黏膜慢性炎症时,本来该长胃黏膜的地方变成了肠的粘膜。肠化可以分为大肠型化生和小肠型化生2种类型,肠化生的范围大和发生严重则与胃癌有关。
有些肠上皮化生在内镜下表现为胃窦的灰白色隆起。
Q3
何为“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改变,其有恶变的趋势,代表肿瘤性生长的起始阶段,是当前最为公认、最为直接的胃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3级或低级别、高级别2级。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需要定期胃镜病理检查,密切监测随访,预防胃癌发生;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短期内进展为胃癌的风险高,需要手术治疗或镜下黏膜切除治疗。
不论是肠化还是上皮内瘤变,都必须通过胃镜进行病理检查发现。
胃癌发生的病理示意图:
Q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是什么?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多种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类致癌因子。
维生素缺乏。已有研究表明萎缩性胃炎患者维生素B12、叶酸缺乏,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会抑制胃黏膜分泌维生素C,使维生素C对氧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程度。
免疫因素。胃体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北欧多见,我国少有报道。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进食过冷、过热以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过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也与胃黏膜萎缩、肠化有关。
其他因素:胆汁反流、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消炎药等药物、酒精等外在因素,也可损伤胃黏膜屏障,使黏膜修复功能减弱,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而高龄、胃动力减弱、吸烟等可能是引起胆汁反流的原因。
Q5
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没有症状,而且有些患者的不适症状,如上腹疼痛、胀满、堵塞,早饱、嗳气、恶心(早饱是指少量进食则有吃饱的感觉,也是胃或上腹部的一种胀满感;嗳气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打嗝、打饱嗝;恶心即想吐)等也都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其它脾胃病的特异性症状,不同内镜表现及其病理的严重程度与症状之间也无相关性。
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因患病日久,导致消化不良,可有舌炎、乏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或者健忘、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Q6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确诊?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无法根据症状和体征确定,必须依靠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此外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和胃泌素-17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部位,而测定值有助于判断萎缩的范围。确诊后还需要明确是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进行癌变风险评估。
Q7
萎缩性胃炎比浅表性胃炎更严重吗?
慢性胃炎临床上分为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3种,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比慢性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疾病程度更严重。
因为从治疗上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好治愈,其中发生萎缩、肠化和上皮内瘤变的粘膜恢复为正常胃黏膜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有极少数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进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
但并不是说在症状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定比浅表性胃炎更重,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并没有什么不适症状。
Q8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变成胃癌吗?
多灶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以及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家族史,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胃黏膜萎缩被认为是癌变的基础。当胃炎出现萎缩、肠化和上皮内瘤变时称之为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癌变风险明显增加。
虽然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调整饮食生活,能使病情稳定,不会轻易进展为胃癌,因此无症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必过于紧张,但有报道其每年仍有一定的癌变率,伴有上皮内瘤变时癌变率提高。因此以下人群需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胃癌筛查以及治疗观察。
第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家族史者又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
第二,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严重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检查出现肠化或上皮内瘤变。
Q9
慢性萎缩性胃炎要做什么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胃镜检查: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胃黏膜的情况。
(2)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胃镜取出1块或多块胃黏膜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明确是否存在萎缩、肠化或上皮内瘤变。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金标准。
(3)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是为了明确病因。目前应用较多的是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便捷、无痛,准确度较高。
(4)其他检查:
如果怀疑为自身免疫导致的萎缩性胃体炎应检测血清胃泌素、维生素B12水平和相关自身抗体(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
检测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Ⅰ和Ⅱ有助于判断有无萎缩和萎缩部位;
伴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行X线钡条排空试验或胃电图检查以了解胃动力情况。
这些检查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Q10
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治好吗?
目前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没有特效药,但有报道和现实病例显示,中医药辨证施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阻断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的进展,甚至逆转的个案。
Q11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根据病情安排定期复查?
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
为了既减少胃癌的发生,又方便患者且符合经济学要求,建议:
(1)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年左右随访一次,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酌情安排内镜和病理及胃功能及肿瘤标志物随访。
(2)有轻-中度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应每6个月左右进行内镜和病理及胃功能及肿瘤标志物随访。
(3)重度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应立即确认,证实后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
Q12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饮食调理: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腌熏制、过咸食物;注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宜食易消化食物。戒烟酒,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用公筷及分餐制减少感染Hp的机会。
Q13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哪些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萎缩性胃炎及包括上皮内瘤变在内的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优势,临床实践证实中医药可以控制、截断萎缩性胃炎进展,甚至可以逆转萎缩,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如情志、饮食等的影响而出现病情反复,在治疗时应发挥辨证论治的思想,可结合胃镜和病理分期、分阶段辨证治疗,做到方随证变,进一步发挥个体化治疗的优势。目前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主要有辛开苦降法、健脾益气法、活血化瘀法、养阴增液法、理气消胀法、清热解*法等不同治法,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靠。
(2)某些药物直接针对病理改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是胃癌前状态甚至癌前病变,虽未至癌症阶段,但一些抗肿瘤的中药已被证实能够有效截断甚至逆转其病理改变。如白花蛇舌草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改善萎缩性胃炎胃镜及病理状态;还有研究表明,丹参、三七对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有逆转治疗作用;三棱、莪术能够减轻萎缩性胃炎症状及胃镜病理状态。
(3)整体调理,标本兼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本虚标实之病,治疗要求其本,究其因,重食疗,畅情志,重预防。中医药治疗多扶正与祛邪并用,使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中医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充分发挥不同方剂和特效中药的互补性治疗作用,可以确保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甚至可以调整患者“内环境”,改善体质,截断及逆转胃癌前病变。
(4)*副作用小,可长期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病,在临床无症状的阶段并不能证实胃黏膜的病理状态未进展,目前没有成熟的针对病理改变的靶点药物,而中医药的多靶点治疗可以部分逆转其病理改变,只要辨证无误,其*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治疗。
Q1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外治手段有哪些?
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的主要干预手段除了药物治疗,还有针灸等外治疗法,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药外治法有: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贴敷疗法、穴位埋线疗法、耳穴压豆疗法、推拿疗法、中药塌渍疗法、热敷疗法、脐疗疗法等,外治法能够辅助传统中药汤剂,提高临床疗效。例如常用的针灸治疗对慢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作用,用温针配合艾灸,可有效地缓解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说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系删。
林平教授脾胃工作室门诊信息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8:30~11:30
门诊地点:福州市杨桥中路大王里62号福能体检中心6楼诊室
预约--
女性超值体检套餐
男性超值体检套餐
福建省福能健康体检中心
●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慢病学组副组长单位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单位
●福建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合格单位
●省、市(含八县)医保公务员体检定点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国资委推荐体检单位
●福建医院协作单位
●厦门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福建省国资委妇工委三八红旗集体
●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
健康专线:
--
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