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请救救我妈妈r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发病机理 http://pf.39.net/bdfyy/bdfzg/180416/6172047.html

广州中医院医院订阅号已更名为“白云中医”。我院为白云区中医龙头医疗单位,您身边中医养生保健、医院。

半年前一个晴天霹雳的噩耗向她袭去而随后5次求医无果的经历更是将她狠狠地打到了谷底爱开玩笑的老天爷也懂得怜爱人她有幸遇到了他们——在广中医一附院医院多学科协作下谷底的绝望萌生了希望的嫩芽如今的她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如果没有你们这支团队的精心治疗,我恐怕没有今天了……”

谁能猜到半年前曾经徘徊在死亡边缘的李阿姨,医院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后,有幸得到广中医一附院医院肿瘤科、麻醉科、手术室和脾胃(肝胆)病科多学科协作救治,如今的她精神焕发,与入院时判若两人。

医院过硬的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作为医者为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争取“活下去”的表现。

吞咽困难,滴水难进

医院医治无果

53岁的李阿姨,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脑梗死病史多年。于去年8月底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医院检查,胸部CT显示:上纵隔、气管周围软组织密度灶并气管、食管继发性变窄,淋巴瘤待排。

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先后到广州市区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上纵膈肿物性质待查,“万万没想到,我们想要作进一步检查,辗转去了5医院,却都得到保守治疗的建议。”李阿姨儿子说道。

想治疗就得明确肿物是什么,就要做穿刺活检。但由于该肿物突入气管腔且侵犯食管,一旦在穿刺活检的过程中不慎引起大出血将导致患者窒息死亡。考虑到该操作难度高且风险极大,医院不愿做该手术,并建议李阿姨打营养针保守治疗。李阿姨唯有在当地卫生所间断输液,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持续1月余来,她滴水难进,日渐消瘦。

绝处逢生,迎来生机

不忍母亲遭受如此折磨,李阿姨儿子在朋友的介绍下,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于去年9月底带母亲到我院肿瘤科求诊于曹杰智主任医师。曹主任非常重视,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并查阅其相关病历资料,认为李姨病情进展迅速,上纵隔肿物已侵犯食管及压迫气管,若再不处理将危及生命。于是果断将患者收住院。

完善相关检查后,曹主任无可避免地面临是否进行风险极高的穿刺活检手术这一难题。考虑到风险性,他邀请了麻醉科主任姜胜会诊。没想到姜主任的一番话,让他动容。

“患者纵膈肿物突入气管内,确实在穿刺活检及气管插管时很有可能气管内出血导致窒息,但我们会全程做好安全保障,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只要你觉得可以,我们全力支持!”正是因为这句话,更加肯定了曹杰智要为李阿姨完成穿刺活检,揭开病症背后的元凶。

在反复跟患者家属充分沟通,交待风险,并取得信任同意后,在李阿姨入院第二天,我院肿瘤科曹杰智主任和吴运宝医生陪同李姨走入手术室,在麻醉医生的严密监护下,通过超声定位顺利完成上纵膈肿物穿刺活检术。

确诊晚期淋巴瘤,却无法化疗

再遇难题,勇闯难关

闯过第一关,却又迎来第二个问题。

术后病理结果很快出来,结合相关检查考虑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V期,非GCB,IPI评分5分,高危组)。但此时李阿姨由于长时间不能进食,全身营养状态极差,并发肺部感染,无法耐受下一步的化疗。

为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曹杰智主任组织了科室讨论,认为患者食管狭窄无法留置胃管鼻饲,长期肠外营养也易致菌群失调,非长久之计,唯有胃造瘘方能解决进食问题。但考虑李阿姨气管重度狭窄、全身状况差,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均有风险。于是,我院肿瘤科曹杰智专家团队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选择局麻顺利为李姨完成了胃造瘘术。

果然,手术后通过造瘘口进行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很快得到改善。

化疗的时机到了。在总院专家的指导下,经过综合评估,肿瘤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减量化疗方案。可喜的是,经历4个疗程化疗后,复查PET-CT提示患者全身肿瘤负荷基本消失!

李姨拔除胃造瘘管后,终于恢复经口进食。至此治疗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肿瘤科医护人员和家属都长长地舒了口气。

启动重大疾病协同治疗机制

多学科协作,联合再攻关

奇怪的是,李阿姨恢复进食后发现仅能进食流质,进食固体食物仍感困难。既然肿瘤负荷消失,为何症状未能改善?肿瘤科医生百思不得其解之下,遂启动我院重大疑难疾病多学科协同治疗机制,邀请我院脾胃(肝胆)病科主任庄昆海会诊。

庄昆海主任经胃镜检查发现患者食管仍然狭窄,但未见占位病变,考虑此前肿瘤侵犯破坏食管平滑肌结构,导致部分食管功能未能恢复,建议行食管支架植入或者食管球囊扩张术改善患者症状。于是将李阿姨转至总院脾胃病科行食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吞咽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她终于恢复正常饮食。

目前李阿姨情况良好,将继续在我院肿瘤科接受化疗及维持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从去年罹患恶疾、求医无门,到经历穿刺、手术、化疗、介入,到如今终于得以缓解症状,重获生机,靠的是患者向死而生的信念和医者直面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正是这种医患双方的孜孜执念,同心同德,无惧艰险,勇毅前行,才能化危机为生机,为生命绽放光彩。彩。

在救治的路上,作为医者的我们永远不知道要闯多少关,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将多学科协同救治作用最大化,为患者所想,倾尽全力挽救每一个生命。

广中医一附院医院肿瘤科主任曹杰智提醒大家: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发生中老年人,但也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略高于女性。大约40%的患者原发结外,可见于结外任何部位,其中以胃肠道最常见,其他结外部位包括骨、睾丸、脾等。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淋巴结迅速肿大,结外部位通常为出现迅速增大的肿块。

大约50%的患者处于临床分期Ⅰ-Ⅱ期。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约1/3的患者有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且症状的出现多与肿瘤累及的部位有关。病理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临床上应尽量整个淋巴结切除送检,以提高疾病诊断率。治疗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侵袭性肿瘤,存在不可治愈性,目前以化疗为主,近年来新药的应用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目前仍属于不可治愈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疗效的关键,故一旦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到肿瘤科或血液科就诊,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

专家介绍

曹杰智

肿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

外科学硕士,普外科主任医师,广州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精准与整合治疗专委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近年专注于研究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治,主持并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擅长:手术治疗胃肠道、甲状腺、乳腺肿瘤,以及微创介入诊治恶性肿瘤技术,对外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有较丰富的经验。

庄昆海

医学博士,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院医院脾胃(肝胆)病科负责人。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继承人。亚洲华人生存质量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胶囊内镜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脾胃肝胆病整合康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脾胃系常见疾病(如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前病变等)、肝胆系常见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不明原因黄疸等)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胃肠镜诊疗及ERCP术。

姜胜

麻醉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麻醉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委员,珠三角颈肩腰腿痛防治委员会常委。医院麻醉科、北京大学附属三院麻醉科、医院心研所麻醉科进修学习。从事麻醉专业工作26年,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及有创监测。并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过多篇学术文章。

擅长:小儿、老年人手术麻醉及危重病人手术麻醉以及疼痛治疗。

吴运宝

肿瘤科

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方向,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毕业后先后于血液病科及肿瘤科工作,曾随杨洪涌教授及全国名老中医邱和明教授跟诊学习。擅长:对贫血、紫癜、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瘤、淋巴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及肺癌等实体肿瘤有一定诊疗经验。

门诊时间:星期日全天。

图文

肿瘤科健教科

编辑

庄梦

复核

范利华、何玉妹

责编

潘玉菲

更多科普视频

↓↓↓

↓↓↓

广州中医院医院怎么去?

长按上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