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常常有患者问我,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不是最后都会发展成为胃癌。问话的人往往很害怕、很紧张,一部分人特别恐惧做胃镜,担心自己受不了胃镜的痛苦,而又有一部分人又每隔半年、一年就会来做一次胃镜,对癌症的恐惧可见一斑。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说道说道,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耐着性子把文章看完,将会对你大有好处。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10%~30%,根据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可将其分为A型、B型、AB型。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年龄增长,发病增多,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童发病人数也不少见,最小的6岁。
萎缩性胃炎确诊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
对于恐惧胃镜的患者,无痛胃镜给您带来福音,让您在睡眠中完成所有检查,毫无痛苦。
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
2.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刺激性食物,某些药物等。
3.免疫因素据研究,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5.体质因素
6.遗传因素
7.金属接触铅、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8.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
9.缺铁性贫血关系密切。
10.生物性因素:如肝炎、结核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11.其他
癌变???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发展过程: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临床上常把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或胃癌前期病变,伴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大肠型化生则称之为真正的胃癌癌前病变。
根据国内多年随访资料分析,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癌变,其癌变率为1%~3%,对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肠化患者,程度越重,发生胃癌的危险性越高。
发现萎缩性胃炎多久复查一次合适呢?
建议:1.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做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
3.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内镜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5.对轻或中度异型增生可定期随访,随访时间轻度异型增生可每年一次,而中度者则以半年一次为宜。
6.对腺瘤型和小病灶的重度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而对范围较广的病灶可予外科手术切除。
注意:
萎缩胃炎的肉眼与病理的符合率仅为38%--78%,因为无论是萎缩还是肠化甚至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如果病理活检发现萎缩就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如未发现萎缩,却不能轻易排除,定期复查胃镜,这样才能尽量减少疾病发展为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