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医医案医话李则藩慢性萎缩性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偏方快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720/4659297.html

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则藩,主任医师,江苏省名老中医,执医40余载,衷中参西,学验俱丰。

1、吴某某,男,62岁。退休干部。年3月2日诊。

上腹部隐痛时休时作3年,加重伴嗳气1周。曾作上消化道钡透摄片诊为慢性胃炎,间歇服用胃康宁、多潘立酮等药缓解。近7日脘痛隐隐,嗳气嘈杂,食欲减退,晨起恶心,无吞酸吐酸,大便时干时溏。前医用益气养阴、疏肝活血剂,药后便溏更甚,且感腰酸肢凉,加穿衣服仍觉畏寒,脘部隐痛得温减轻。舌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虚软。胃镜检查与病理报告均示萎缩性胃炎。综合病史,详析症情,证属肾阳不足,脾胃虚寒。治宜补火燠土温煦胃阳,方选*芪建中汤合附子理中汤化裁:

熟附片、炮姜、桂枝、清炙甘草、白茯苓、陈皮、鸡内金各10g,*参、炙*芪、炒白术、炒白芍各15g,砂仁(后下)4g。

每日1剂,水煎服。5日后,自觉脘痛、嘈杂、嗳气好转,畏寒肢凉亦减。

守方续进10剂,畏寒已罢,肢温纳增,胃脘较舒,惟腰部疲软,周身乏力,大便鹜溏,日行1~2此,伴有口干饮少,舌脉同前。原方去附片、炮姜,伍入山药、薏苡仁、鹿角霜、菟丝子、刺猬皮、参三七末(装入胶囊服)等药加减,共服2个月,患者诸症消失。复查胃镜与病理示浅表性胃炎。将温柔脾肾、暖胃活血剂易汤为丸善后调治,并嘱注意调养。2个月后再作胃镜检查,示无异常发现。

2、盛某某,男,52岁。工人。年11月4日诊。

胃病4年,经用药痛瘥胀消而停止治疗。近半年来发作较频,经治效不着,乃于今年10月底作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诊见:胃脘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腹胀痞满,泛吐痰涎及不消化食物,食后痛胀尤甚,口黏不欲饮水,肠鸣漉漉,大便呈糊状,日行1或2次。舌质紫边有瘀点似针尖大小,脉沉弦微涩。证系中州失运,痰浊内停,胃络淤滞。治宜健脾和胃,化痰活血。方宗苓桂术甘汤合活络效灵丹增损:

丹参、炒白术各20g,白茯苓、陈皮、姜半夏、赤芍、白芍、失笑散(包煎)、九香虫各10g,制乳香、制没药、桂枝、清炙甘草、鸡内金各6g。5剂。

药后复诊:上腹部胀痛减轻,纳谷稍增,泛吐痰涎食物好转。乃于原方中加入生*芪、姜*、虎杖、刺猬皮、琥珀、参三七等,继续调服4个月余,诸恙获瘳。

年4月来院复查胃镜与病理,仅有浅表性胃炎,肠腺化生消失。再以上方加减水泛为丸善后治疗,以杜宿根。随访1年病未再发。

病案1

患者为肾阳不足,脾胃虚寒型胃痛。李氏详析病史,着眼辨证,把握病机,结合胃镜象,从阳虚、气虚点入手。治宗补火燠土,温煦胃阳法奏效。药用半月,阳回寒减,守方去附、姜刚热之品,取湿润肾阳药与甘淡濡土药并用,佐以活血通络之品,旨在改善微循环,加快胃黏膜慢性炎症的吸收。

病案2

为胃病痼疾,属痰淤互阻之证。察其胃镜象示黏膜粗糙不平,色黯红,胃小弯血管网隐露,有陈旧性出血斑,似可作为淤血证的见证。同时病理检查示胃黏膜萎缩及肠腺化生,也知是病久之顽疾。李氏结合临床辨证,符合痰淤阻滞型,采用活血消痰、畅通胃络法,促使病理逆转,病情向瘥。再以丸剂善后巩固治疗,使多年病疾得以根除。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里急,诸不足,*芪建中汤主之。”

《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图书信息

图书名称:当代名医经方应用赏析

图书作者:王晓光主编

出版公司:人民*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8月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