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
过完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结束
小时候最喜欢的是元宵节的晚上
随家人上街看灯
因为每到元宵节
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
一路看过去
总觉得自己的双眼不够用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
就是这元宵节
元宵节自然要吃元宵
北京的元宵
是“摇”出来的
采用的是新鲜江米面
现摇现吃
元宵馅第一次与糯米粉碰撞接触,称为撞馅
接下来需要把沾满粉子的元宵馅铲出
过一遍水,再投入到元宵机中
称为二水
一般好的元宵需要经过五水才能算完
很多人看“摇元宵”的记忆
正是从稻香村开始的
上世纪80年代,每到春节期间
北京稻香村的门口就支起摇元宵的摊子
人们排着长队来买,常常供不应求
俗话说,“稻香村的馅儿,大顺斋的皮儿”
稻香村元宵的陷料也毫不含糊
选用山西汾阳的核桃仁
京西妙峰山的玫瑰花
江西的小粒黑芝麻
苏杭的桂花…
制成四款经典馅料:
精制黑芝麻、桂花山楂、传统五仁和奶油可可
小编了解到,今年新增了核桃玫瑰和香橙芒果两种新口味元宵。为丰富消费者的选择,还将供应9种口味的汤圆,不仅有传统五仁、桂花山楂等经典口味,还有黑麻和豆沙口味的糖醇汤圆,更有在众盼中回归的“网红”*米汤圆。
每年元宵节排队买元宵依然是北京的一景!
您说了,为什么不提前买呢?
因为生元宵怕热怕焐
捂了煮出来会发红,口味也微酸
但是也不能放冰箱冻
冻了的会裂,一煮就爱碎
北京做元宵的老字号
除了“稻香村”
还有“宫颐府”、“锦芳小吃”
“聚庆斋”、“正明斋”等
北京元宵口味丰富
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小编还要为大家普及一个小知识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真的,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元宵,最早叫“浮元子”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象征团团圆圆
有人说元宵就是汤圆
只不过是南方与北方的叫法不同而已?
错!其实,两者做法是不同的
汤圆是包出来的,先做皮后做馅。也叫汤团,是南方的一种日常吃食,可以有馅,也可以是无馅的;
元宵是滚出来的,先做馅后做皮。是元宵节的特定吃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老北京人,元宵节,除了吃元宵
还有哪些民俗呢
吃干菜馅儿饺子
所谓干菜
就是把新鲜的蔬菜
晾成菜干,包饺子的时候
用煮肉的肉汤,把干菜煮一下
发起来,然后再做馅儿
干菜馅儿饺子,并不是
作为主食,食用的
而是一种调剂口味的小吃
娱乐五昼夜
图片源于网络
老北京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
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
街上的各个店铺,均自发地挂出
各种花灯,有的还挂出灯谜
猜中的奖赏一些鲜果、小吃等物
此时酒肆茶楼和
其他娱乐场所,生意很红火
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
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
舞龙灯
图片源于网络
舞龙灯也叫龙灯舞
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
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
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舞狮子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
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
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踩高跷
图片源于网络
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
还能跳跃和舞剑
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
最高者一丈多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
原来是古代人
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
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
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走桥
图片源于网络
走桥时,一人举香开道
众人随后
称为“走百病”或“消百病”
过桥谓之消病“度厄”
之前,人们认为
凡是不走桥的人,就不能长寿
摸门钉
图片源于网络
北京还有摸钉这项活动
每到元宵节
妇女就会来到正阳门
摸一摸正阳门上的铜门钉
“钉”与“丁”同音
此项活动,意在祈求
新的一年,家里人丁兴旺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最有幸福感的日子
它关乎历史
关乎团圆
关乎热闹
关乎爱情
关乎希望
....
正月十五是一个从意境到习俗都是最美的节日
是农历新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日
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情
那些团圆的寓意
那些热闹喧嚣的花灯
都会让正月十五成为一年中最独特的一天....
综合制作
张斌
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