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你这酒量不行啊,才一杯就上头了,脸红的跟个猴屁股。”公园一角一位大爷说道。
“嘿,老子这叫酒量大,脸红了怕啥,越红越能喝,你看老赵脸色不变又能喝多少?”徐大爷反驳。
这群人均60岁的大爷,退休后在家享受生活,却被妻子和儿女们管得很严,吃喝玩乐都不能尽兴,更别说了喝酒了。这不,好不容易偷拿两瓶酒在公园里小酌几杯,却为酒量争论起来。
“照我看哪,这脸红不红和酒量无关,是骡子是马,喝完就知道!”一旁吴大爷悠哉说道。
喝酒为什么会脸红,和酒量有关吗?喝酒脸红和不变脸,谁的酒量大?科学告诉你答案!
一、喝酒后“脸红”和面不改色,哪个酒量更厉害?
有调查发现,有的人在饮酒后会脸色泛红,而这种“酒后脸红”的奇特现象,主要集中于东亚地区,发生率高达30-50%,因此也将其称为“亚洲脸红症”。
亚洲人为何喝酒会脸红?年,英国医学刊物《自然》细胞子刊刊登了一项ChinaMAP队列研究,该研究在对中国人营养、药物代谢方面有关遗传特征的分析中发现,中国人和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南亚等地区人群的代谢基因有所差异,其中中、非差异最大。
研究结果显示:东亚人特有的乙醛脱氢酶2基因导致酒精清除率远低于欧洲、非洲等人群,同时引发了酒精代谢不良和脸红的特征。
数据指出:中国人携带乙醛脱氢酶2基因概率,杂合子34.27%、纯合子4.5%(超出世界其它地区)。
医院院长陈玉国教授介绍: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乙醇(酒精主要成分)、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其中乙醛分解为乙酸被称为“解毒”,只有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才可以完成,但是有的人体内这种酶发生了突变,先天不足导致无法充分地转化乙醛。
乙醛是有毒的,它无法被代谢,就会扩张血管,导致脸部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大,因此出现酒后脸红的现象。
陈玉国教授提醒:作为酒精的主要代谢器官,饮酒越多肝脏负担越重,受损越大,而且酒精还会对血管、胃部、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研究也发现,乙醛脱氢酶2突变还可能增加脑梗塞、阿尔兹海默症、急性心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风险。也有大量的研究发现,酒精也和食管癌、肝癌、肠癌、口腔癌、乳腺癌、鼻腔癌、喉癌等关系密切。
此外,喝酒再多,面色不改也不一定是好事。饮酒后面色泛红的人往往内心有一定的警戒,再加上过往的案例教训,一起喝酒的人看到也不会再劝酒。
而喝酒后面色不变的人失去警惕性,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血流量减少,身体组织供氧量不足时,面色发青、紫绀、变黑,如不及时救治,后果比面色发红更危险。
二、有人说“饮酒治病”,这是科学还是谣言?
“酗酒有害身体健康”的观点广为流传,但也有一部分人相信饮酒治病,甚至搬出了古代中医以酒养生、治病的证据。其实中医用酒治疗和单纯饮酒是有区别的。
古人和中医对酒的看法确实比较积极,古代中医名著《本草纲目》就有文字描述,酒性温,味道辛辣,先苦后甘,加热饮用,可以行气活血、驱除寒气。
另有《博物志》记载道:“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
但是古代中医用的酒和现代饮酒大有不同。首先,古人酿酒主要用粮食,既没有添加剂,也没有人工乙醇,因此认为酒为粮食精华,而当代西医主要抵制的就是人工勾兑的酒精。
其次,古人用酒主要是药用,对酒的用量、时间有比较明确的条件。最后,古代粮食紧缺,用粮食酿造的酒精更是稀罕物,不是你想喝就能喝,经济条件和大环境就制约了饮酒量。
(柳叶刀研究、图片来源于Lancet)
医学界权威期刊《柳叶刀》就曾发表过一项多国学者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纳入了-年从个国家和地区15-69年龄段的人群中,取得的个饮酒调查数据源和个酒精摄入风险研究数据,最终汇总、分析后发现:
酒精在15-49岁人群中致死风险男性12.2%、女性3.8%,50岁以上,此风险在女性中高达27.1%、男性也达到18.9%。
(全球男性饮酒流行率分布图,图片来源于Lancet)
研究证实:酒精的安全量是0。其实此前《柳叶刀》刊登的另一项汇总了83项前瞻性研究数据的报告就指出:每周饮酒量超过克的人群,中风、心衰、致命性动脉瘤和死亡风险将大幅度增加。
因而,饮酒治病要不得,尤其是这3类患者,饮酒只会加重病情:
心脑血管疾病:酒精会对血管内壁产生刺激(乙醛扩张血管),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血流量增加就会增加血管斑块的脱落速度,一旦出现血管堵塞后果严重。
消化道疾病: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在肠胃中稀释,本身会对肠胃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如果本身患有消化道疾病,触及病灶,可能会引发或加重肠胃炎、肠胃溃疡等。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饮酒后,血压可能出现短暂的下降,这是酒精扩张血管,导致的,但是随着血流量增加,后续也可能会出现血压反弹,异常升高,后果严重。
如果大量饮酒,还会抑制肝药酶的活性,可能会加强胰岛素和降糖药作用,轻则导致患者低血糖,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
三、想要喝酒不伤身,3个妙招要收好
在中国,酒桌文化盛行,有时候喝酒在所难免,但是切勿盲目说喝就喝,喝酒也有技巧,这样做或可控制酒精损伤,保护自身健康。
1、3种喝法要不得
兑酒:各种酒精、饮料兑在一起,会导致酒精的成分、度数、反应发生变化,有时度数升高,甚至可能化学反应生成有害物质,后果严重。
一口闷: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让肝脏、肠胃负担过重,同时吸收的酒精越多,越容易醉,出现各种反应。
空腹喝:空腹时饮酒,肠胃没有保护,酒精会直接接触肠胃黏膜,损伤加倍,而且腹中没有物质稀释酒精,会加速吸收,更容易醉倒。
服药后喝酒:药物和酒精都要靠肝脏解毒、代谢,先吃药后喝酒,不仅会加重肝脏负担,而且可能药物在酒精作用下失效或者产生负面反应,后果炎症。提醒:抗生素和酒精,千万不能同时服用!
2、选对“下酒菜”
牛奶:牛奶遇到酒精,会形成凝固蛋白,对肠胃起到一定的保护,同时降低酒精浓度,延缓酒精的吸收。
青菜:绿色蔬菜含有维生素、抗氧化剂,能够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豆制品:豆类食物含有卵磷脂,也有一定的护肝效果。其含有的半胱氨酸还可以清除乙醛,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酒后腹痛的症状。
芹菜、白菜:这两类食物加醋和白糖,清凉爽口,能够缓解酒精带来的晕眩。
生姜:姜片能够缓解饮酒后的恶心呕吐症状。
3、重度醉酒这样做
发现有人重度醉酒,要先将其放平,头略微侧过,检查其口鼻是否堵塞,保证呼吸道通畅。然后检查脉搏和身体有无异常症状,如果出现异常及时送医。
如果一切正常,就用清水漱口,用湿毛巾敷在醉酒人士的后脑和前胸,用衣物取暖,直到其清醒。
酒对人体来说,就是“无形之剑”,肉眼看不到的伤害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而一旦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后果往往难以承受,因此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饮酒危害,尽量戒酒!即使做不到,也要控制饮酒量,将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资料:
[1]任珊珊,《年底酒局多?这些解酒法防烂醉免伤身》.环球网-广州日报.-01-18
[2]焦隆、周婉婷,《喝酒脸红”是“中毒”会让食道癌风险更高》.人民网-健康时报网.-07-08
[3]明文,《一喝酒就脸红,竟是基因突变作祟》.人民网-中国妇女报.-01-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