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位列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40至50万人,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以上。
胃癌早期常常没有特异性症状。胃癌大多数由胃溃疡进展而来,很多人饭后腹痛,这便预示着胃溃疡形成,如果不及时治疗,便会进展成胃癌;胃的体积虽然小,但在进食的过程中可以接纳大于体积十几倍的食物,然而当胃癌发生的时候,胃壁变硬,活动受限,不能继续容纳足够多的食物,有些人少量进食后便有饱腹感;如果饭后出现腹泻和黑便的现象,意味着癌症可能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了。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10%的胃癌患者有遗传倾向,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胃癌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腌制品、烟熏食品、霉变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胃癌风险。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等病变,会逐渐向胃癌转变。
早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到10%。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最有效的方式。
医院副院长沈琳:从息肉长到癌变,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你只要在这个时间窗内把它检查然后切掉,长了可以到十年八年,短的一般来讲一年到两年,你只要在这个时间窗内把它检查出来,然后切掉,他就不得肿瘤了。
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精准治疗模式的推广,以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普及,胃癌5年生存率持续提升。
医院副院长沈琳:胃癌我们的治愈率是比欧美要高得很多,他们大概只有不到20%,我们现在已经在36%到40%,那有一些地区像北京和上海,像这种大的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已经超过40%了,所以说治愈率是越来越高了。
清除幽门螺杆菌胃癌发病可下降50%以上
临床统计,70%以上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有关,通过药物治疗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发生率。
幽门螺杆菌是寄生于口腔和胃黏膜的一种病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溃疡、胃腺癌的主要病因,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我国大约50%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症状可表现为轻微胃部不适、食欲下降、口腔异味等。少部分患者的胃黏膜因炎症不断损伤、修复,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直到非典型增生,增加了患胃癌的风险。研究发现,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胃癌发病率可下降50%以上。
医院副院长沈琳: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人绝大部分是需要清除的,特别是有炎症的,包括胃炎、肠上皮化生,特别是像这种溃疡病等等,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一定要清除的。有些如果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病变也没有,我觉得也不一定都要清除,所以说它是因人而异,另外在清除的时候,你的家人要同步清除,否则你清除完了以后过一段时间又长出来了,因为他有家族的集聚性。
幽门螺杆菌可在人与人之间经口传播,但传染力较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感染。专家提醒,吃饭时使用公筷或进行分餐,用开水煮餐具消毒,避免去卫生条件不好的餐馆就餐,这些都有助于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