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闹元宵。元宵节有浓郁的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她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家户户亲人相聚,共同欢庆,因而这一天就叫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元宵之时,人们除了吃元宵外,还喜欢燃灯和观灯,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
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煮食元宵。元宵又称圆子、团子。因煮熟后浮在汤面上,故又称汤圆。吃元宵是取“团”和“圆”之音,寓意团团圆圆。吃元宵的民俗宋代已有文字记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南北元宵形成了许多地方风味特色。我国北方地区还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说,其中的“落灯面”具有延年益寿的象征。
元宵成为灯节,据说是从公元67年开始的。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是为元宵节张灯的起源。到了隋炀帝的时候,元宵庆典更为隆重。如今的灯节,大多采用电灯取光,灯的造形、种类也比古代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机械、电子、光导纤维等材料的广泛运用,紫外线、镭射光、辐射光、X光线、纳米灯“闪亮登场”,使得节日更加绚丽多彩。
在民间,元宵节还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活动日。这一天由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村自发组织起来的高跷、旱船、秧歌、竹马、乐子、舞狮、龙灯、放焰火……纷纷走上街头、广场,游行于集镇城市,穿梭到大街小巷,引得万众争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宵节已经超出了小家庭的相互厮守、团团圆圆的含义,而演变成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亿万人民大团结的庆典。
元宵节从时令、饮食到娱乐,都打着鲜明的民族烙印。这个节日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今年的元宵节,我们沐浴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纯正清新的节日新风,感悟着和煦宜人的拂面春风,张灯结彩欢度佳节,更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通过节日的形式,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努力光大中华文明。
艾立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