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元宵节即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与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明代《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人们庆祝元宵节又称——“闹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热热闹闹,其乐融融。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形成浓浓的节日气氛,诠释了“闹”的意境。
[元宵赏月千里共婵娟]
元宵节,正月十五,十五晚上月儿圆,元宵节是农历新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美轮美奂的彩灯,清亮的月光,猜灯谜,吟诗作对,这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浪漫。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猜灯谜]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
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属于元宵节的有趣活动,也是中国所独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形式。元宵节这天挂彩灯,有人将写有谜语的纸条贴在彩灯上供人们猜,猜谜增加了节日的气氛,也启迪智慧收到广泛喜爱,逐渐成为元宵节灯会的必不可少的节目。
[吃元宵元宵、汤圆不相同]
北方大部分地方元宵节要吃元宵,南方则是渐渐形成吃汤圆的习惯。
元宵与汤圆,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南北方的叫法的不同,实际上,元宵和汤圆在做法和口感上都有很大差别,元宵是以馅料为制作基础,在糯米粉中滚动形成,而汤圆是“包”起来的,以糯米做成汤圆皮,加入馅料,搓成圆球。外形上,汤圆更圆润光滑;在口感上,元宵无论是表皮还是中间的馅都比较劲道,汤圆则比较软糯细腻。
[舞龙舞狮]
龙、狮在人们心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寄托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寓意。以舞龙、舞狮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舞龙、舞狮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十分具有观赏性。
元宵节作为重大的节日,流传至今,不仅保留了很多的古老传统,也在不断添加新的传统活动形式,现在庆祝元宵,电视台策划精彩的元宵晚会,民间也自发组织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有人说,元宵节是春节热闹气氛的延续,因此会十分珍惜十五元宵夜,趁着年味再热热闹闹,团团圆圆庆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