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冬至,估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饺子了。小编是南方人,以前听说北方地区过年过节都是吃饺子,当时就以为饺子在北方地区很金贵,只有过年过节才吃得起,毕竟南方也很少吃饺子。后来才知道,在北方地区饺子是很寻常的美食。
而今天(12月22日)就迎来了冬至节气,这一天可不一般,因为在古代它也叫亚岁,冬节,并且还有着“冬至如大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节气是可以和过年相提并论的。
之所以古人如此的重视冬至节气,那是因为它不光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日子,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转折,冬至这一天“阴气”最盛,但是这天“阳气”开始产生并触底反弹,所以被认为是大吉之日,并且古人还认为冬至是人气运转换交替的重要日子。
那在冬至节气,除了吃饺子还能干什么呢?这些事情要了解,家人顺利过冬,来年更是顺顺当当。
冬至节气有哪些习俗?①冬至祭祀祈福的传统。
在古代的时候,冬至最为重要的一个习俗,那就是祭祖了。不仅民间很受重视,就连官方对这个节日也是非常的重视,据史料记载自周代起,各朝各代到了冬至这天,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举行大型的祭天仪式。
汉唐时期,官府还要举行祝贺仪式,例行放假,民间也要向父母尊长祭拜,表达对先辈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憧憬。
此外,人们还会在冬至这一天祭祖、祭神,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如今在南方一些地方,依然还保留着冬至节气祭祖的习俗。
②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在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的习俗非常普遍。因为饺子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食品。
其实在冬至节气的时候,可吃的美食太多了,南方地区一般流行吃汤圆、馄饨和年糕等传统美食。这些食物都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比如饺子、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和睦。
另外在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就有吃羊肉汤的习俗,不仅驱寒,还寓意一年身体无恙。但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方还有冬至节气吃赤豆糯米饭的习惯,说赤豆不仅辟邪,而且它和糯米一起煮着吃,还有保暖、养胃益气的好处。
③冬至团圆的习俗。
老话说“冬至大如年,家人小团圆”,在古代的时候冬至就是很重要的团圆的日子,人们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在这一天,家人会一起制作美食、一起品尝、一起聊天,享受家庭的温馨和幸福。这种团圆的习俗在一些地方还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冬至节气的一个重要传统。
④送鞋袜的习俗。
这个习俗估计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了,可是在以前很盛行。因为在当时男女老少所穿的鞋子基本都是亲人手工一针一线制作的。
而之所以在冬至节气有送鞋的习俗,是因为人们认为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为了保暖,人们会穿上厚厚的鞋袜。
因此,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送给父母、长辈或爱人鞋袜,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并且送长辈和爱人鞋袜,也有寓意健康长寿,平安过冬的美好寓意。
冬至的注意事项说完了冬至节气可以做的事情,也有些禁忌大家要了解,既然冬至节气日常的重要,自然禁忌也是不少,其中下面五件事就尽量不要做。
①不要熬夜了,尽量早睡晚起。
在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之后白天就变长了,但是却逐渐进入到最冷的“数九寒天”了。因此早睡早起这个习惯就要改改了,并且尤其是不能有熬夜的习俗,早睡晚起有利于身体的保暖和健康。同时,充足的睡眠也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②冬至节气当天不宜外出,尤其是出远门。
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为了避免受到寒冷的影响,人们会在家中休息、取暖。同时冬至又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因此,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不宜外出。
现代人虽然已经不再受到寒冷的限制,但是在冬至这一天还是要避免长时间的外出活动,而且出门的话一定要多穿点衣服,注意头部的保暖。
③冬至节气当天不宜和他人发生冲突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情绪,避免和他人发生冲突或争吵。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新一年的开始,就应该有个好的开始,为了图个好的寓意,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冲突的发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夫妻最好不要同房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冬至节气当天阴气最重,而且这个期间也非常的寒冷了,人们会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或活动。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夫妻最好不要同房。
⑤这天不宜开业庆典办喜事
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和转折点,即便这天是大吉之日,但也不适合进行开业庆典或办喜事等活动。
#南北冬至大乐斗#这是因为这些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冬至是一个需要休息和调整的时刻。也是家人团圆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开业、办喜事反而不好。就如古人所言,冬至节气是特别的一天,是阴阳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人运势转换的关键期,大家做好准备,迎接好运的到来吧,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心,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