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预制菜成本仅需2-5元,出餐只需摆盘加热,方便快捷;
餐厅自主采购食材至少需要8-10元以上,虽然新鲜,但是不仅加工复杂,出餐慢,口味还不一定超过预制菜;
如果你经营餐饮店铺,你选择预制菜还是自己炒菜?如果你是消费者,你又如何选择?
预制菜的定义: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的定义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依据该定义,业内将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八宝粥、即食罐头);即热(如速冻汤圆、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肴);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制菜的由来和发展:
90年代初期,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餐饮巨头进入中国大陆,一些工厂开始为其配送半成品菜,这或许就是我国最早的预制菜雏形。到年以后,半成品菜开始大量出现,但整体发展仍较缓慢,供给端以中小企业甚至作坊式工厂为主,大品牌还未大范围进入。年后,预制菜才开始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尤其经过近几年的疫情其发展的突飞猛进。
提起预制菜,不得不先提起年末的超级大牛股西安饮食,因为其预制菜的概念在40个工作日内收获18个涨停,股价更是从前期的3.83元/股涨至22.35元/股,相当于股价接近翻了6倍;
西安饮食股市行情
为什么预制菜突然这么火?
首先,预制菜属于成品料理包,通过将食材切配好分装或做成半成品,而厨房只需要简单加热或者炒制。相比现切现炒,预制菜可以让餐厅上菜速度和销量提高10倍以上;
其次,更加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处理方式,保存难度低、不用预先备菜,把损耗直接降下来,通过实现餐饮加工标准化和流程化,大大缩减了采购和加工成本,而厨房则不同,需要自己采购,加工,预备菜品,为保证食材新鲜,半成品未销售完的情况下只能销毁,会出现大量损耗。
既然成本低廉,价格又便宜,餐饮商家肯定更愿意选择预制菜,降低成本的同时又增加了利润;
未来预制菜发展如何?
按照现阶段来看,预制菜想占据市场主流应该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发展:
首当其冲应该是安全问题,预制菜是半成品,因为不了解食材的具体来源,对于半成品,大家更相信看得见的东西,网络和新闻也经常会报道食品安全问题,即使看得见的食材都不免有安全隐患,何况半成品,肯定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担忧,所以在市场没有完全成熟的前提下,很多人应该还是会选择自己采购食材加工;
其二:体验度不同,预制菜买回来之后只需要简单加热即可食用,完全没有自己采购食材动手的新鲜感和自豪感,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食物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也没有特殊的情感,所以很多人目前仍然会选择自己动手;
其三:自主选择性,选择预制菜,一切都是加工好的,基本不用二次加工,口感味道都是已经被调试好的,如果想随机的调试符合自己的口感则无法选择,只能间接被强迫接受同一种口味,而自己加工则不同,可以有更多选择,毕竟每个人的口感都是不相同的;
从长远角度看,预制菜还是应该会占据主流市场:
一:随着餐饮连锁化、外卖扩张、租金与人工成本持续抬升要求餐饮行业必须降低成本才能生存,而降低成本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预制菜,甚至完全不需要厨师,只要有服务员即可出餐,而且不用担心损耗,还能保证出餐速度,在外卖餐饮连锁方面只有通过这个途径才能与同行业竞争,否则只能面临淘汰;
二:家庭方面,现实社会的很多年轻一代很多都不会做饭炒菜,而有一部分则是因为工作和生活没有时间去做,那么预制菜就完全可以给这部分提供方便,既节省时间,还免除了麻烦,所以这有一大部分人应该会选择预制菜;
随着疫情的结束,经济日益复苏,年刚开始已有多个地区开始出台政策支持预制厂,其中珠海市最先提出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推动国联、恒兴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更有江苏、河南、山东以及四川等地也都提出要加码预制菜发展,可见预制菜的发展即将到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关于预制菜的发展早有苗头,相信目前的餐饮行业基本都有接触,即使还没有实用预制菜,但是至少也是了解的,经常会有销售人员上门推销或者电话联络要求加盟合作预制菜的,网络上关于预制菜也是随处可见,价格低至4元以下的多不胜数;
预制菜的价格这么低,能不能保证食材的安全仍然会是大众担心的问题,包括百度百科会有提出预制菜会增加患高血脂的风险,无论如何,食品安全都应该放在第一位,尤其需要国家的严格监管,确保广大民众的健康安全问题,也只有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加长期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