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表明,近些年来,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达到了80%左右,尤其是我国范围内,胃病总人数居然高达1.2亿。
虽然大部分都是小的疾病,例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短时间内的影响不是很大。
但若是没有及时治疗,在病情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势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细胞癌变,威胁生命安全。
哪些坏习惯会损伤胃部健康?
1、重口味饮食
高盐烧烤、咸菜里面除了含大量的盐分之外,同时也会在身体里面形成大量的亚硝基化合物,还增加了患上胃癌的风险。另外腌制、熏制的食物不仅仅会加重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会损伤的胃黏膜。
2、大量的喝高度酒
少量的饮用低度酒可以防止胃癌的发生,但是如果酒精量超标的话,那么就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也会导致胃出血和腹部疼痛。另外大量的喝酒也会诱发肝癌、大肠癌、乳腺癌、食管癌、口腔癌等。
3、边吃饭边说话
在吃饭时要讲究细嚼慢咽,我们每一个吞咽的动作,除了要吞咽食物之外同时也会把气体吞咽。如果吃饭时说话并且大口吞咽的话,那么会让大量的气体吞咽下去,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吃得太快也会烫伤食管的粘膜,引起口腔癌和食管癌。
4、饮食不洁
饮食不卫生会把一些病原体带到身体里面,从而引起急性的胃肠道炎症,甚至也会带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千万不能吃一些生冷的食物。
胃不好可以吃粽子吗?
众所周知,病从口入,祸从口说,人体大多数疾病都是一直不注意所导致的,胃病也不例外,因此在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每当到了端午佳节,粽子便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其种类多种多样,口感软糯,备受人们的欢迎。那么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到底能不能吃粽子呢?
粽子中含有许多糯米,粘性大,不容易被消化。如果肠胃不好的患者,吃粽子会增加胃的负担。要是过量吃,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肠胃炎等症状。
吃大量的粽子会分泌过多的胃酸,引起腹痛,腹胀,腹泻的情况。如果要吃,一定要选择不加肉或者小粽子,这样可以减轻胃部的负担。吃完之后还要多运动,促进消化。
消化科医生:想要养胃,这4物尽量少吃点
1、剩饭剩菜
因为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加热到60℃以上会变成糊状。人体内的消化酶比较容易将这种糊化的淀粉分子水解。而糊化的淀粉冷却后,人体对这种老化淀粉的水解和消化能力都大大降低。长期食用重新加热的剩饭,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甚至导致胃病。
2、加工肉制品
因为加工肉类制品通常经过腌制、烟熏、或者加入了硝酸盐,以此来延长它们的保质期,而这恰恰导致了胃癌发病率的增加。有研究发现,每天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3、辛辣食物
在平时人们的口味比较重,非常喜欢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辣椒更是人们离不开的调味品,适量吃辣椒对于身体健康有益,但是长期吃辣,辣椒素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刺激粘膜充血水肿,加速肠胃蠕动,引发腹泻腹痛等症状,还会影响消化功能。
4、酒水
很多人过量喝酒时感觉不到胃肠道的反应,第二天清醒后却会明显感到头痛、烧心、胃痛、胃酸、胃胀、呕吐、食欲差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这是因为大量饮酒后,肝细胞无法将有害物质乙醛全部处理,而造成急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