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萎缩性胃炎用药祛湿消痰,祛瘀调中
TUhjnbcbe - 2020/11/22 10:54: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70320.html

大多数医家在治疗脾胃病症过程中秉承“脾宜升则建,胃宜降则和”或“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动辄使用柴胡、升麻助脾之升清,沉香、赭石、旋覆花助胃之和降,或泥执于枳实、厚朴、木香、砂仁、香附、郁金,往往仅治其标,难治其本。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枢纽,脾升胃降为其重要功能,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胀痛闷塞是其主要表现,此时调理气机固然重要。但关键治法不在于升降气机的药物,而关键在于去其影响升降之因,即“治病求本”之法。其治法有二:一是祛湿。脾主运化水湿,喜燥而恶湿,湿阻太阴常从寒化,湿留阳明常从热化。寒化者应温化寒湿,热化者宜清化湿热,萎缩性胃炎寒化者临床居多。因此,苓桂术甘类方剂是常用的温化寒湿的方剂,这与刘老师法东垣、益气温阳的用药思想一脉相承。而白蔻仁、砂仁则是刘老常用的温化寒湿的对药,并提出砂仁性偏燥,白蔻仁偏润,砂仁适用于舌质偏淡者,若舌质偏红则不建议用,应换为蔻仁。对于热化者常用连朴饮,或*连配半夏,或*连配苏叶(梗)的对药以辛开苦降。二是化痰祛瘀在萎缩性胃炎的后期,中焦湿阻,湿聚成痰,“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常形成痰瘀的病理产物。在健脾扶正的基础上化痰或祛瘀则成为恢复中焦升降的重要治法。此时,常用二陈汤加甘松、豆蔻或砂仁,或用半夏、白芥子、三七、莪术、赤芍等药物。临床观察发现,这种用药思路尤其适合于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增生者,有一定的抑制腺体萎缩和黏膜增生的作用,对于防止或逆转胃癌前状态有较好的作用。出处:刘东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药方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文章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胃肠道健康疾病问题可点击下方图片,张老师一对一健康回答

胃肠健康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萎缩性胃炎用药祛湿消痰,祛瘀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