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慢性萎缩性胃炎痞满多属寒热错杂,治宜温清
TUhjnbcbe - 2020/11/25 3:14:00
慢性萎缩性胃炎部分是以胃脘胀满、痞塞不通、食后尤甚、按之无形为主症。中医学认为脾胃同居中焦,最易互相影响。胃病日久,累及脾脏,脾之阳气受损,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加重胃气不降,中焦升降失常,不得流通,故作胃痞。治本病之痞满在和胃降气的同时,重视健脾益气法的运用,常用*芪、*参、升麻、柴胡、白术等以升清阳降浊气。脾胃虚寒者可加干姜、吴茱萸等以温中祛寒。但脾以运为健,健脾先运脾,运脾可调气。常配合醒脾运脾法,选用砂仁、木香、枳壳、石菖蒲、陈皮、法半夏等芳香辛散药。胃为谷海,纳食磨谷。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谷积食停于中州,阻滞气机,则胃痞加重,故常配伍消食导滞之品,选用鸡内金、谷芽、麦芽、山楂肉、枳实等。以上各法所用之品,多为甘温辛燥,属于温补法范畴,仅适用于虚寒之痞满。而其痞满多是病久郁而化热,热可伤津,出现胃脘痞满、疲倦纳呆、口苦而干、舌质淡而苔微*腻等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之症候,效法仲景诸泻心汤,用温清并用法。温补辛开可健脾运脾,苦降清泄可解除郁热。在配伍清热药方面,常选用柴胡、*芩、*连、蒲公英、人工牛*等。本病郁热多在气滞血瘀、脾胃虚弱的基础上产生,过用苦寒之品势必损伤脾胃。治疗应在行气活血、健脾益胃的前提下使用清热药,且要适可而止。临床实践证明,单纯较长时间使用清热解*药虽可清除慢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但往往因其损伤脾胃而降低病人接受治疗的顺从性。如果结合运用扶正补益药,则不但减少清热解*药之弊端,还可提高临床疗效。这是一种调整药性,提高药效的配伍形式,疗效基础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治疗寒热错杂之痞满常用方:*参、白术、木香、枳实、法半夏、陈皮、柴胡、人工牛*、鸡内金等。用药虽平淡,验之临床,甚为有效。

(部分图文来源梁乃津,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萎缩性胃炎痞满多属寒热错杂,治宜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