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得胃病的人越来越多,有一种胃病常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那就是——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虽然也是慢性胃病,但是却并不好治。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呕吐等范畴。
病因多由忧思恼怒、情志失畅,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久郁化热,移热于胆,或肝胆兼夹外邪,湿热内蕴,引起胆腑气血蕴滞,疏泄失常,使胆液不循常道。
肝胆郁热逆乘脾胃,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胆液不循胃气下降肠腑助消化而随胃气上逆。
或因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久病本虚致脾胃虚弱,更易致肝胆郁滞,使虚者更虚。总之,本病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为发病基础,胆邪犯胃为基本病理变化,肝胆郁火移胃为其病机。
本病为幽门功能减退,胃排空功能延迟所致,与脾胃虚弱相同。
胆汁反流多合并胆道感染,胆汁不能顺利下降而逆流入胃,此与中医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逆流入胃的理论吻合。
该病发病关键在于幽门功能低下,胆汁反流入胃,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这与中医气滞血瘀,肝气横逆,乘伐胃气,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胃浊上逆的病理变化相同。
因此,中医主要把胆汁反流性胃炎分为肝胃不和、肝郁血瘀、胆胃不和、肝郁脾虚等四个类型。
肝胃不和
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连及两胁,泛酸嘈杂,时泛吐苦水,嗳气较频,自感咽喉如有物梗阻。舌淡苔白,脉弦。
治疗: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为宜。
推荐食疗:鸭肉小米粥
做法:准备克的鸭胸脯肉和克的小米,将两者清洗干净之后,用刀将鸭胸脯肉切成丁,然后将其和小米一起放入锅中熬一个小时,熟了之后再放入少量的盐调味即可。
肝郁血瘀
主要症状:血瘀于肝,以两胁胀痛或刺痛,或胁下、少腹有肿块,情志抑郁,舌紫暗或有斑点,脉弦涩等。
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宜
推荐食疗:蜂蜜玫瑰茶
蜂蜜最好是用60度左右的热水,玫瑰花水温80度左右,不然会损坏材料本身的营养成分,所以先泡玫瑰花然后再加入蜂蜜即可,每天一次。
胆胃不和
主要症状:胃脘胀痛,持续不减,嗳气稍舒,遇怒加重,口苦心烦,呕吐苦水,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弦。
治疗:疏肝理气,和胃利胆为主。
可用方:四逆散化裁,药用柴胡、枳壳、白芍、陈皮、半夏、白豆蔻、茵陈、苏梗、甘草等。
肝郁脾虚
主要症状: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腹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治疗:疏肝化瘀,止痛和胃为宜。
推荐食疗:陈皮鸭
材料:鸭1只、陈皮10克,淮山药10克。调料少许。
方法:将鸭煮熟后,加入调料、陈皮丝、淮山药再煮15分钟即可,分2~4次食。
加强饮食护理,避免辛辣刺激及多糖、多淀粉食物,劝戒烟酒,尤其是烈性酒。合理安排生活,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饭后不宜立即卧床休息。调畅情志,忌劳倦恼怒。
健康生活
惠助你我
健康咨询请扫码
直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