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好命就好之四十八:补脾益气的中药--炙甘草益气补中
俗话说:“药店里的甘草——少不了的一位(味)。”在中医处方中,甘草是最常用的一味中药,为补气之要药。因为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的本领,中医素有“十方九甘草”之说。甘草除了可以调和诸药以外,自身的药效也不小,其善入中焦,具有补益脾气之力。中医认为,甘草可生用或蜜炙使用,生用者称为生甘草,蜜炙使用者称为炙甘草(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而成)。甘草炙用,更有益气补脾之功效。
主要功效
益气补中、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适用病证
炙甘草主治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减退、中气不足、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食用提醒
甘草味甜,如有胸腹胀满及呕吐者慎用。
甘草不宜与海藻、大戟、芫花、甘遂等中药合用。
甘草不是人人皆宜、多多益善的,若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血钾降低、脘腹胀满、食纳呆滞等,使用时须把握好量。
炙甘草配人参、白术、茯苓,水煎服,主治脾胃虚弱和气虚;甘草配芍药、姜、枣,水煎服,主治腹痛。
甘草切片含服、泡水喝,效果不确定,最好是与其他药物一起水煎。
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水肿、正在使用激素的患者均不宜服用甘草,最好不要随便服用,而应该由医生辨证使用。
治脾胃病小偏方
甘草6克、*芪9克、桂枝6克、白芍6克、大枣6克、生姜3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此方主治慢性胃溃疡。
大枣克、甘草20克,水煎。每日1剂,吃枣饮汤,7天为一个疗程。可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
甘草小麦大枣汤
材料:炙甘草10克,淮小麦15克,大枣10枚。
做法:
1.将炙甘草洗净,切小片;淮小麦洗净;大枣洗净,用小刀在枣上面划几刀。
2.将炙甘草片、淮小麦、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约20分钟即成,捡去炙甘草盛出饮用。
功效:养心安神,补脾益气。本方出自《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有养心安神,补脾益气之功,是治疗“脏躁”病的名方,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还可治精神恍惚、失眠等精神性疾病。
陈皮甘草茶
材料:陈皮、炙甘草各5克。
做法:
1.将陈皮、炙甘草快速冲洗干净。
2.陈皮、炙甘草一起放入杯中,冲入沸
水,盖上盖子闷泡约10分钟后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防治胃病。陈皮气味芳香,理气功效显著,并能入脾肺,达到行散肺气,行气宽中以消除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的作用;炙甘草具有补中益气、化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本茶饮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及恶心呕吐者饮用。
好品推荐:
养胃丸主治: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灼热、胆汁返流性食管炎、胃所神经功能症,胃癌前期病变以及胃疼、胃胀、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堵扎痛、暖气、胃寒、消化不良、打嗝、口臭、厌食、小儿积食
养胃丸功效:补气血、健脾胃、祛湿排*、通经络、对胃寒、胃酸、胃胀、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消化不良及小儿积食有特效,恢复胃功能,增强胃动力。(本品不含添加和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