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香港知名演员廖启智因胃癌病逝,终年66岁。伤感惋惜之余,让我们感到更加痛心的是,因胃癌病逝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最新全球癌症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年新发病例48万,死亡人数为37万,相当于每天有多人被确诊,超人死亡!相当大的原因都是因为不重视胃部不适,发现不及时,约8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是中晚期,而错失了最佳诊治时机。
1
从胃炎到胃癌的发展规律:只有5步!大多数胃癌遵循如下的发展规律: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而慢性胃炎症状与早期胃癌症状可能没什么大不同。因此,早识别,早发现,早治疗就非常重要。
那么,慢性胃炎是如何发生的呢?
正常情况下,胃黏膜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保护自己在一群“伤胃因子”下好好生存。像胃酸、幽门螺杆菌、部分药物、胆汁、酒精等,都是“伤胃因子”。
一旦这些“伤胃因子”过强,比如喝多了酒,或者胃黏膜自己的保护能力有所下降等时,胃黏膜保护功能不足以保护自己的时候,黏膜就会被破坏,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慢性胃炎。
由此可见,胃黏膜损伤是导致胃炎发生及其向胃早癌进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主要的胃部疾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伤,如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药物相关性胃黏膜损伤、消化性溃疡治疗等。
2
别忽视胃的求救信号!日常生活中,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其实并不少。比如,约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于50%,胃溃疡发病率为12%等。但对于一些肠胃不适,人们往往过于轻视,总觉得没那么严重,“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其实,很多肠胃的不适信号,如胃痛、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都可能是不同疾病的信号。据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消化学组撰写的《中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科普白皮书》。
而生活中,养成以下5个良好的习惯,更有利于胃部健康:
1按时吃饭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人,会体会到胃疼的感觉。因为饮食不规律会增加胃黏膜损伤的可能。
2尽量不饮酒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情况下,乙醇对胃黏膜具有刺激作用,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
3不吸烟、远离二手烟多量吸烟者溃疡发病率高,一方面由于烟草直接刺激胃粘膜,同时通过对中枢神经作用,反射性促进胆汁返流,从而导致胃排空受限,可延缓溃疡的愈合、增加复发。
4不要吃得太咸太辣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而辛辣饮食也会刺激到肠胃。所以平时建议饮食清淡,不要太重口味。
5劳逸结合、少熬夜长期作息不规律,睡眠不按时可直接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症状;体力或脑力过度疲劳则会引起胃肠供血不足,导致黏液分泌减少,加重胃酸对黏膜的损害。
疑难病科团队疑难病科以广东省名中医、主任医师罗永佳、著名经方家、广州市名中医*仕沛为顾问,由王琴主任医师、顾玉潜、曹智明、梁健华、卢绍聪、邹浩联等副主任医师主诊。该科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优势突出,辨证精确,施治合理、疗效确切。擅长治疗血栓性脉管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雷诺氏综合征、风湿、类风湿疾病、重症肌无力、强直性脊椎病、骨髓疾患、肝癌、肺癌、乳腺癌、肠癌等癌症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内科疑难杂症及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银屑病、白癜风等顽固性皮肤病有独到疗效。
资讯来源:健康时报、中国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科普白皮书、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执行编辑:徐长卿封面来源:摄图网部分插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